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宦丽华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868
宦丽华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本课为八年级下第三单元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中的Section(3a-3b)中的writing部分,是基于阅读后的写作练习。通过写作指导,学生作文反馈,加强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Section (3a-3b) Section (3a-3b) Section (3a-3b)
中国担当
钱敏红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963
钱敏红
二次函数与图形变换
杨建雅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340
杨建雅
《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王兰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688
王兰
进制转换是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堂课是学习进制转换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初步了解二进制的基础知识,并能够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整数部分的相互转换。 本堂课一共设计节引入、讲解新知、课堂训练、总结和课后拓展五个环;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他们分别是-1.了解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概念;2.掌握二进制转换十进制的方法;3.掌握二进制转换十进制的方法。 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我主要运用了与学生连麦回答问题,班级讨论区留言和网络调查表等互动形式,提高网上教学课堂效率。从学生反馈结果来看,课堂效果不错。
《变色龙》
吴文娟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334
吴文娟
这堂课围绕着《变色龙》这篇小说当中的“讽刺”效果,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就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展开细致的分析,并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对契诃夫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有了大致的认识。
科学实验与思维方法谈
严佩龙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5.0 (1人评) 收藏0 浏览12543
严佩龙
科学作为理科,其学习过程与数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实验及一系列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科学方法是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总结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思想武器。 在科学的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能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方法论是认识自然科学的武器,所以它可通用于初中各个年级,在教材的版本问题上,也有更大的普适性,只要是自然科学,如浙教版的《科学》、人教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为方法论武器,都能从中获得具大的启发价值。 本课程不从初中自然科学中的某一或某些具体的知识点出发构建微课程体系,而是以“科学方法论”入手,提供学生认识和学习科学、物理、化学乃至《生物学》的实验和思维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也是本课程的特色和创新点之所在。
图说吴兴山川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7945
近半个世纪以来,吴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吴兴的山水和人文古迹也难免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甚至破坏,部分山、水已不具原貌甚至不复存在,真正地“覆地”了。而吴兴的人文历史,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们渐行渐远。在快节奏的时代,吴兴人对吴兴山水人文就算在成年人中,似乎也在渐渐地淡忘着。 吴兴区是湖州的市政府所在地,是市中心区域。城市的发展,使吴兴的人口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量外来人口成了吴兴的“新居民”。当然,人类历史发展到这一阶段,“新居民”现象是一个城市、地区甚至国家健康发展的必然。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强调引入不同基因的外来人群,丰富新加坡的创造力。他积极引入外来优秀移民,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融入新加坡,变成新加坡人。新加坡这样一个小地方,在他的领导下成了亚洲的典范国家。 为了让我们吴兴年轻的一代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国家认同感,同时,也为了吴兴的新居民能更快地融入吴兴,近早地“入乡随俗”,让吴兴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以更好地投入到吴兴的经济建设中,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课程研发中心着力开发拓展性乡土教材--《乡土吴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吴兴山川,山峰数百千,港塘万千流,不可能穷述每峰每流,所以择名山名水,与吴兴人生活、休闲密切相关者述之。吴兴人文甲天下,有政治领袖、科学大师、书画巨匠、治水专家、教育泰斗、文学才子……,故也只能择堪为吴兴人文典型代表的介绍。 吴兴山川,不足于美甲天下,但其山之秀、水之灵可领衔全国。罗开富先生曾著述《湖州人文甲天下》,放言湖州人文压山水,但他又说,湖州人文之深之厚,正是赖于吴兴山川的孕育。有道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吴兴之山有乐之的仁者,吴兴的水,更有乐之的智者。所以,讲吴兴山水离不开人文,述吴兴人文更绕不开山水。山水的毓灵之气除当地自身的气候、地理、地质等原因外,更是由于曾经有“仙”有“龙”。 作为拓展性课程,基于吴兴山川和人文素材,我们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进学生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同时,通过了解吴兴山水在经济建设中的变化,培养学生自然山水的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通过吴兴山水如诗如画、水墨江南的呈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学科的角度,引入了大量的吴兴山川地图和山水风貌图片,有利于拓展学生地理学认知素养;引入大量优秀的、吟颂吴兴山水的诗歌,以拓展学生的文学修养;引入图片、山水画,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人文故事本身蕴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所以,拓展性课程《乡土吴兴》也是一门学科整合型拓展课程。 在此特别感谢湖州市图书馆古籍资料室的工作人员给予的大力支持;书中有参考《南太湖论坛-人文湖州》版块众多作者的公开素材,限于篇幅,不一一说明,在此深表感谢。 本微课程属于校本乡土教材的上部--《图说吴兴山川》。“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历来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本选题意在通过对“吴兴山川”的介绍和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走出大自然,热爱我们吴兴的山水自然风光和感受几千年来沉淀在吴兴山水中的人文故事。 使用说明:适合初中七年级,其中涉及户外访察,建议有家长或教师陪同。课程特色:注重素质教育,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家乡山川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和长大了建设家乡的理想。 本课程的创新点:以学生生活的实际场景为“课堂”,将知识融入生活。
多维度下的反比例函数
钱璟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291
钱璟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课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微课程系列将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致力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从而达到人人都能学有所获的目的。课程的开设以学生熟悉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基础,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处处有函数。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英美文学作品简介五则
陈艳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1.0 (1人评) 收藏0 浏览2801
陈艳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 新目标八年级下册的第8单元中,谈论到了几部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但许多八年级的学生不了解甚至还没 有接触过相关作品,如果这时,教师能适时对相关作品内容、作者背景等作出简介,解读该单元文本的文 化意义,就能促进学生在文化的帮助下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本微课程侧重英美文化的介绍。能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构建文化意义,渗透文化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他们乐于累积更多的课外阅读量,以提升他 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悦读《论语》 浸润生命
吴婵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评分0.0 (0人评) 收藏1 浏览4254
吴婵
该微课程从《论语》教本中选择有关“为学”“修身”“诚信”共10则作为重点学习内容,通过教师串 讲、故事扩充等方式落实课程,期望学生能在“为学观”中勤学善悟、在“修身观”中完善自我、在“诚 信观”中诚实守信。
江南奇石――太湖石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4099
本作品从学生在七年级科学课中“岩石”内容的学习所引发对岩石的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在闲逛、旅游 过程遇到太湖石并提出的疑问,再结合学校社团学习,用“遇石”、“观石”、“寻石”、“探石”、“赏 石”和“玩石”六个模块,构建了对“江南奇石――太湖石”这一拓展性主题的学习,同时作为我校的一门 以“跨学科整合”为指导的校本课程,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此已被列为我校的发展项目。 纵观这六个模块,从通过观察、测量、实验、实践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实践能力;拓展学 生的文学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的玩石内容涉及的盆景制作,不仅是动手能力的培 养,更是艺术素养的熏陶。总之,六个模块有一个由简入难,由知识到能力,由技能到素养――文化素养与人 文内涵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水培花卉――营造一片透净的绿色世界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4359
结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与土壤”中有关“无土栽培”的介绍,通过水培绿色植物,在强化学生对植物根系吸收水和无机盐、根系的正常生长离不开氧气以及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营养液的pH等等一系列知识的同时,通过动手自制定植篮或定植杯、自行配制营养液、制作并管理一瓶水培植物、探究陆生植物改水培时诱导产生水生根的温度条件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生活美的追求与绿色环保理念,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课程的使用,可以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同时可结合学校的植树节、科技节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起引领作用;实施时可由科学教师、劳技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执教。
九大板块认识细胞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478
本作品针对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1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2节“细胞”内容而开发制作的一套微课程。 本微课程由我校校本课程研发中心开发设计与制作,碧浪校区的科学教师组成开发团队主讲完成。整个微课共分九个板块,从显微镜的发明到细胞知识的学习,从显微镜的使用到生物绘图,从细胞知识的理论学习到实际中的应用,全方位地介绍与细胞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在形式上,本微课程观赏性、学习的便利性都非常好,九个板块设计合理,知识的系统性强。 在制作上,本微课程利用了PPT讲课录屏、实拍摄像、网络视频插播、手写板的应用、以及手工绘图拍摄等多种手段,技术性强,也是初期学习微课制作的一大范例。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4128
本作品从学生在七年级科学课中“岩石”内容的学习所引发对岩石的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在闲逛、旅游过程遇到太湖石并提出的疑问,再结合学校社团学习,用“遇石”、“观石”、“寻石”、“探石”、“赏石”和“玩石”六个模块,构建了对“江南奇石――太湖石”这一拓展性主题的学习,同时作为我校的一门以“跨学科整合”为指导的校本课程,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此已被列为我校的发展项目。 纵观这六个模块,从通过观察、测量、实验、实践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学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的玩石内容涉及的盆景制作,不仅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是艺术素养的熏陶。总之,六个模块有一个由简入难,由知识到能力,由技能到素养――文化素养与人文内涵的不断深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