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朱月华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155
朱月华
湖州市第二中学
本微课程标题为《长安回望——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间跨度从618年唐朝建立到907朱温废唐称帝。整个课程分为:唐的兴亡、制度沿革(分为选官、中央官制、赋税制度3课)、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城市与商业、思想文化(分为思想、文学艺术、科技3课)五大主题。每一大主题下,以知识点为依托,分别录制若干微课。通过大主题划分和具体知识点微课录制的突破,本微课程将全面展现唐朝经济、政治、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整体风貌。
《康乾盛世——一个王朝的剪影》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3199
微课程介绍 本微课程标题为《康乾盛世——一个王朝的剪影》,时间跨度从1616年大金政权的建立到1840年之前清朝古代史部分的相关内容。整个课程分为:清朝的建立、君主专制的强化、疆域的奠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新变化、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总结性的科技成就与西方科技的传入、闭关锁国的外交、统治危机的初显九大主题。每一大主题下,以知识点为依托,分别录制若干微课。通过大主题划分和具体知识点微课录制的突破,本微课程将全面展现清朝前中期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整体风貌。
高三复习小专题:质膜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及其实例
马晓丽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349
马晓丽
本节课主要复习的内容为 :质膜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以及体现相关特点的实例,实例主要介绍了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朱欣苗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946
朱欣苗
本节线上网课用学校规定的智学网平台进行授课,形式上尝试了几次连麦,简单的问题在留言区进行即时互动;内容上,采用新闻视频《民法总则对小明一生的影响》将学生视野引入法律世界,情境设计一例到底,培养学生法律辨析能力,培育学生法治精神。下面是教学设计: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湖州二中 朱欣苗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思想政治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第一课,阐述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构成;掌握违法义务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学会应用;引导中学生学会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维权时要注意的诉讼时效问题。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引导学生进入法律的世界。 2.学情分析 对于浙江政治选考学生而言,本课是法律模块的第一课,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进一步加深,是一个全新且注重基础法理教学的模块。所以学生一开始会有畏难心理,害怕传说中的法律条文的繁杂与枯燥。但教师当在第一课积极引导学生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调整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构建知识与运用之间的桥梁。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违反义务须承担的法律责任;诉讼时效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专业名词: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互利;指出违反义务当承担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陈述 1.实现知识目标。通过本框教学,围绕“如何维护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议题,通过设置一例到底的具案例,创建真实易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边学习边运用,从而实现民事权利与义务相关知识点的构建。 2.实现能力目标。本课用一个生活网购的例子,请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并帮助解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且培育学生积极维权的观念。 3.实现素养目标。本课指向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中的“法治精神”。通过引导学生积极维权、通过学习明白违反义务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有进一步的提升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议题设计 总议题:如何维护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 子议题1:哪些构成了民事法律关系?(描述性议题) 子议题2:违反义务该承担哪些民事责任?(论证性议题) 子议题3:如何维护民事权利?(决策性议题) 子议题4:维权诉讼的有效期如何界定?(描述性议题) 2.总体设计思路 本框内容的教学设计分成三大环节:知道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明确违反义务要承担的民事责任——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并注意诉讼时效。 3.学教活动展开 导入 情境设计 民法总则会保护小明的哪些权益? 任务设计 课前暖身:你知道哪些法律? 引出民法,并观看视频《民法总则对小明一生的影响》,发言指出“民法总则会保护小明哪些权益?”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我国法律体系有大致了解;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拉近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学生的发言,对应书本上要学习的几个方面,让学生熟悉课本脉络。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情境设计 案例探究:前不久,小明通过淘宝网在某卖家网购了一部价值5000元的手机,收到后发现质量有问题,便要求换货。卖家一口答应,但当小明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不见新手机,卖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已支付5000元。眼见钱货两空,小明一气之下向法院提请诉讼。 任务设计 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案例,在知识点层面,师生共同围绕课本梳理:民事主体的范围、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互利。 违反义务该承担的责任 情境设计 案例探究:“眼见钱货两空,小明一气之下向法院提请诉讼。法院介入调查后,小明提供了当时保存的旺旺聊天记录。经过查证,发现双方之前达成的换货协约成立,要求卖家( )。小明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任务设计 淘宝卖家应当以什么方式承担法律责任?请将空白处填上。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课本给出的承担责任方式,对实际的案例进行选择和应用。 如何维护民事权利 情境设计 案例探究:“眼见钱货两空,小明一气之下向法院提请诉讼。法院介入调查后,小明提供了当时保存的旺旺聊天记录。经过查证,发现双方之前达成的换货协约成立,要求卖家立即退款,并对卖家予以相应警告。小明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任务设计 案例中小明是如何成功维权的?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小明的实践,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总结出“树立维权意识、寻找法律依据、落实实际行动、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教师应在过程中引导并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 注意维权的诉讼时效 情境设计 案例探究: 假设1:店家承诺10天后把5000元还给小明,但一直拖欠。小明因出国,3年之后回来要钱,店家不给,再次起诉,请问法院支持其主张吗? 假设2:店家承诺10天后把5000元还给小明,但一直拖欠。小明虽出国,但期间经常跟店家要钱,3年后小明回国店家还是不给,如果再次起诉,请问法院支持其主张吗? 假设3:店家承诺会把5000元还给小明,也没说好哪一天归还。小明出国,3年之后回来要钱,店家不给,后一直要,请问法院支持其主张吗? 任务设计 结合不同的假设,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的假设与变式,让学生明确诉讼时效未3年,并且要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重新起算3年,但要拿出主张权利时的证据,证明自己确实有维权。 总结与升华 情境设计 说说你有没有本案中小明的类似经历? 任务设计 结合不同的假设,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的假设与变式,让学生明确诉讼时效未3年,并且要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重新起算3年,但要拿出主张权利时的证据,证明自己确实有维权。 四、教学反思 1.线上教学的新挑战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危机背景下,2020年初“停课不停学”的“加长版”寒假使得教师在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也转向了网络平台。在线上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实施难点。 首先是师生无法实现面对面交流,导致课堂互动效果减弱。在本课一开始基本概念的讲解中,尽管设计了案例情境,但在网络平台上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基本是教师结合材料的说教,因为网络平台的限制,不可能随时看见学生的反馈,如果视频上课,则出现网速不允许导致的卡顿现象,所以只能采用语音模式。智学网的网课平台在边上配了学生互动区域,可以随时问一些小问题,让大家简单输入,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 其次是教师对空上课易产生焦虑情绪,导致教学进度或快或慢。本课特意采用了连麦的方式,在一些值得议一议得问题上让几位学生发声,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麦克风,很容易导致课堂呼叫连麦的失败,从而浪费时间,拖慢教学进度。而文科教师容易滔滔不绝得讲解PPT,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这又会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是在今后的网课中需要极力权衡的矛盾。 最后是学生的听课效果不敢保证。教师多次强调现在的新课阶段很重要,但学生的惰性思维和网络的诱惑,导致课堂中一定存在不认真听课的现象,这个是教师不可控的因素。长期的网课将给真正开学之后的教学带来难度,由于听课效率的不一致,会导致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是将网课的新课重温,还是继续新课,值得考量。 2.议题教学的老困境 以“议”为解决问题主要方式的教学——议题式教学,已成为当前高中政治课堂的标杆,让学生真正做到“议中学”是值得政治教师探索的教学之道。但受限于课堂空间、教学进度、应试机制、师生的固有思维模式、备课量等现实情况的影响,教师们关于议题式教学的理念与设计往往难以在日常教学中大展拳脚。加之现在在网络上,没法在课堂上实现小组讨论,这对议题式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议题式课堂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流于形式,有些议题的答案学生简单搜索就可以在书本中找到知识点并且朗读出来,这样的议题式教学是没有操作性、没有深度的,也就没有意义;而教师设置了有深度的议题时,凭学生在课堂中短时的思考和讨论,往往“议不出”老师期待的深度。
Practical Writing—How to write a proposal
徐紫薇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374
徐紫薇
应用文写作对于刚刚接触的高一学生来说还是一大难题,本节课通过最近的时事新闻新冠病毒的疫情,引出湖州市政府给湖州市民的一封倡议信,结合倡议信的语言特色、框架结构指导高一学生如何写一篇倡议信。
高三二轮复习之有机推断
杨五六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773
杨五六
本课是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之模型认知的教学设计,通过对高考题的剖析,让学生建立对题目模型的认识,找到隐藏在题目中的合成模型,运用推断模型的两个方法——合理切断和寻找变化逐步解决有机推断题。本课老师适当讲解,主要是学生练习在模型认知的指导之下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解决有机推断题的套路,还培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
读懂“诗家语”,还原诗中画——古代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
魏永成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501
魏永成
“赏诗宜从懂诗始”,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读懂诗歌最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提高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古代诗歌鉴赏的整体阅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读懂诗句,即帮助学生提高“译诗”的能力;二是要提高学生借助一些方法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课是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第一课时,试图通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从关联意象、推导事理入手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从而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读懂马克思
梅蕾 湖州市第二中学
梅蕾
本课的教学内容,一是关于“马克思”相关知识点的梳理与考点剖析,二则是为了打动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具有道义与理性的双重权威,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在导入环节与“时代回音”一目中,通过介绍马克思生平,铺陈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来呈现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感召力。 通过“重读经典”,借助“材料+问题”的几种模式,引申出不同板块的内容,起到粘合不同知识点的作用,并在其中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说服力。 针对本课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改造世界”这一模块中,采用了动态地图与数据的形式,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改造性,再引用文字材料,回归当下,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或有时而可商”,但其理论价值却是“共三光而永光”。
一类含参函数的处理策略——以值代参,化曲为直
胡志杰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282
胡志杰
浙江风格含参函数“小题小做”处理策略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张铭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730
张铭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课教学
“福”字和“双喜”的美术字写法
姚翀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337
姚翀
本课程是湖州二中姚翀老师编制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福”字和“双喜”的美术字写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微课,课程时间为15分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注重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Python语言入门
吴征南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5.0 (1人评) 收藏0 浏览7077
吴征南
本课程是基于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教科丛书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中第三章《算法的程序实现》为蓝本开发的。该教材为2020级浙江高中学生使用的信息技术新教材,教材所涉及的程序设计语言是Python语言。作为首次进入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的新语言,是新教材教学和学习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本微课程系列以此新教科书为蓝本,系统地讲解了教材中要求的Python的基本语法及其应用。课程主要面向学习Python语言的初学者,在当前高中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资料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本课程团队教师率先摸索探究,旨在用最朴素的手法和最直白的语言,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Python的基本语法,实现程序设计语言的入门。同时,也期望在同行教师对新教材教法学法研究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绝技重生辟新途——数学特殊攻略20技
顾建伟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1 浏览9572
顾建伟
本微课程的开发旨在精准教学主题下作为名师专题类课程,直面浙江高考,采用“微专题”的形式,把高考热点开发为“微课程”,帮助学生结合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突破浙江高考中的重难点,本微课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课程力求知识点清晰,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引导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程设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课程的自主学习;第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本课程对浙江高三复习教学是一种有力补充,并对近年来高考重点、热点问题归类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在观看视频前先阅读学习任务单,了解学习目标,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暂停、重复播放,之后再通过微练习来巩固本节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要求.单元结束时,利用测试卷检验本单元的学习效果.
十九大精神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结合
张建庆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4158
张建庆
1.选题价值:党的十九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018年初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科目必修教材修订工作并在2018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因此,十九大精神进政治课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政治课堂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2.开发的目的意义:针对高中政治教材存在的滞后性,通过开发微课程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拓展教材知识背景、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精准理解,建构十九大精神进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 3.使用说明: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新课时使用,也可以在进行选考、学考复习时使用。 4.课程特色:以高二《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两个必修模块为载体,选择十九大精神与其契合的七个结合点,形成七个小专题进行分析解读。 5.创新:本微课程针对师生知识储备上的滞后、盲区或误区,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拓展、梳理和整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一线教学服务。
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入门三十讲
贾桂强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1185
贾桂强
1.介绍选题价值:近年来,关于“思辨性写作”的理论探索、教学实践趋于热点,思辨性写作已经成为当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聚焦区。高中生写作生态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文章无思无辨,让人觉得没逻辑,表现为:简单肤浅、不会分析、在表面滑行、缺少辨别等。共同的缺点,淡化理性,不会思辨。思辨性写作的出现,有着新时代的因素:一者是对长期以来中学生“小美文”写作的忧虑与反拨;二者是对网络背景下非理性公共发言(或中学生写作中的非理性现象)的焦灼。 2.开发目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需要培养公民的一种理性的、思辨的思维品质,写作也好,阅读也好,都具有启蒙的价值,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着眼于培养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人文涵养的现代公民。 3.使用说明:适宜高中生学习,共30节微课。 4.课程特色创新:本课程围绕思辨性写作的“观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从学生日常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提炼出相应的逻辑思维教学要点,把逻辑知识和写作内容加以整合,创建思辨性写作教学主题序列。本课程设计围绕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较强的内在的学理逻辑,设计了五个单元的教学,30节微课。
评分4.0 (1人评) 收藏1 浏览11411
施晓红 湖州市第二中学
评分4.0 (1人评) 收藏0 浏览3072